首页>>以案说法>>以案说法
以案说法

以案说法

职场人愿望虽好,工伤问题要明了!小齐案例告诉你工伤认定那些事儿?

时间:2025-07-02 20:57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交通律师获悉

职场人士都希望每天能快乐地工作,安全地返家,但世事难料,若你在工作途中不幸受伤,该如何是好?众多人对于工伤的认定常常感到困惑,对于能否获得工伤补偿也心存疑虑。不妨浏览以下案例,深入了解工伤的相关事宜。

不在公司内部受伤算工伤吗?

小齐身为某房产中介的推销员,在节假日期间按照主管的安排于路口散发宣传单页,不幸遭遇车祸而受伤。根据事故认定结果,小齐并不承担任何责任。那么,他能否被认定为工伤呢?

依据《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若从业人员在工伤发生的时间段及工作地点,因执行工作任务而遭遇意外伤害,即应被认定为工伤。具体情形包括:(一)此类伤害必须是在工作期间、工作地点内发生的。

销售人员的工作性质使得他们的工作时间和地点缺乏固定性。在小齐的案例中,尽管他受伤的地点不在公司内部,且受伤时间正值法定节假日,但他是在主管的指派下执行工作任务时受伤的。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处于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的范围内,因此应当被认定为工伤。

外地开会受伤算工伤吗?

萧女士担任某信息技术企业的财务职务,近期因公需外出参加一项会议,在走楼梯时不慎跌倒,导致身体多处骨折。那么,她是否能够被认定为工伤呢?

依据《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十四条的明确规定,若从业人员在以下情况之一,即应被认定为工伤:五、在执行公务外出期间,若因工作相关事故受伤或事故发生后下落不明。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若职工被单位派遣外出参加培训或会议,社保管理部门将其外出期间界定为“公务外出”,那么法院在工伤认定时应予以认可。鉴于此,萧女士符合工伤认定的要求。

上下班交通事故算工伤吗?

陆师傅,一位水电工,日常通勤依赖电动自行车,不幸的是,他在下班途中遭遇了另一辆电动自行车的碰撞,导致受伤。事故发生后,交警部门判定陆师傅需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那么,他能否被认定为工伤呢?

依据《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十四条之规定,若从业人员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则应被认定为工伤:六、在往返于工作地点的途中,若遭遇非自身主要责任的事故,诸如交通事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或火车事故等造成的伤害。换言之,此类情形要被认定为工伤,需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行进于上下班路途;二、受伤源于交通事故;三、事故责任并非由其承担主要。

据此分析,尽管陆师傅已满足前两个要求,然而由于承担了主要责任,无法被认定为工伤。

突发疾病未死亡算工伤吗?

王先生身为一家物流企业的职员。在任职期间,他突然感到身体不适,以至于晕倒在地。经过医院的治疗和诊断,他被告知患有脑血管意外、高血压、脑部大面积梗死以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多种疾病。那么,他能否被认定为工伤呢?

依据《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十五条的明确规定,以下情况将被认定为工伤:一是员工在从事工作期间,若不幸突发疾病导致死亡,或者即便经过48小时内的紧急救治,最终仍无法挽救生命而去世的。

观察下来,尽管王先生在工作期间和岗位上突然发病,所幸并未导致生命终结,这一情况并不符合工伤视同的标准。

工作纠纷引发动手算工伤吗?

唐先生在某日的工作中,与同事因工作交流产生了争执,随后双方相互推搡,进而发生了身体上的冲突,导致唐先生的右手食指受伤。那么,这种情况能否被认定为工伤呢?

依据《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十四条的明确规定,若职工在执行工作任务期间,于工作时段及工作地点内遭受暴力或其他意外伤害,则该伤害情形应被认定为工伤。

在类似案件的实际情况中,此类事件并不罕见,必须指出的是,员工所遭受的暴力伤害与其履行工作职责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在矛盾纠纷的初期阶段,员工是在执行其工作职责,然而,随着冲突的升级,最终演变成严重的暴力伤害事件时,员工对自己行为的理性判断能力丧失,这表明他们对暴力伤害的后果采取了放任和忽视的态度。

因此,“执行工作任务”这一行为本身便意味着员工在作业过程中需保持行为端正,面对工作中的纠纷和矛盾,受害者的行为亦应遵循法律法规,确保其行为不越界于解决争端、消除障碍以及保障人身安全的范围,本案的情况不应当被判定为工伤。

一、如何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工伤保险制度依据雇主责任制,要求职工的雇主单位首要负责工伤的申报工作。

依据《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十七条的明确要求,一旦职工遭受事故伤害,或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被确诊或认定为职业病,其所在单位需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时或被确诊、认定为职业病之后,于30天之内,向统筹区域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交工伤认定的申请。在特殊情况下,若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批准,申请的期限可予以适当放宽。

若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那么在此期间内,若发生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工伤待遇及相关费用,均需由该用人单位承担。

二、向哪里提出申请?

工伤认定申请需依照地域管辖规则,向申请人所在单位或法人实体注册地的相应社会保险管理部门提交。

在本市参与项目参保的申请人,需向项目所在区域的社保行政部门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若既未通过用人单位参保工伤保险,也未按照项目参保工伤保险,则依照项目优先原则,工伤认定申请一般由项目所在地的社保行政部门负责处理。

若用人单位的注册地与实际生产经营地不在同一个统筹区域,那么申请人需向职工参保所在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交工伤认定的申请。若职工在两地均未加入工伤保险,且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地位于外省市,则申请人需向该生产经营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交工伤认定申请。

三、需要哪些材料?

工伤认定所需文件包括:与雇主建立劳动关系的证据(无论是正式的还是事实上的关系),以及医疗诊断书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四、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是多少?

企业需依照规定参与工伤保险并支付相应的保险费用,对于因公受伤被评定为一至十级伤残的工伤人员,有权获得由工伤保险基金提供的一次性伤残补偿。其中,十级伤残的补偿标准为“个人工资乘以7个月”,而一级伤残的最高补偿则为“个人工资乘以27个月”。

个人薪资系指工伤受害者因工出事或患上职业病之情形下,过去12个月内的月均缴纳工资。若个人薪资超出本市职工平均薪资的三倍,则按本市职工平均薪资的三倍来计算;若个人薪资低于本市职工平均薪资的六成,则按本市职工平均薪资的六成来计算。

五、伤残津贴哪些人可以领?

工伤职工中,能够领取伤残津贴的分为两类:一类是那些因工受伤并经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职工,他们依然保留与单位的劳动关系,但已不再从事工作岗位,其伤残津贴将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发放。

此类情况涉及职工在工作中遭受伤害,被评定为五级或六级伤残。这类职工与雇主之间的劳动合同得以维持。若雇主难以为其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雇主需按月向这些职工支付伤残补贴。

经鉴定达到一级至四级残疾程度的,将按月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发放伤残补贴,具体标准如下:一级残疾者可获得本人工资的90%,二级残疾者为85%,三级残疾者为80%,四级残疾者为75%。若伤残补贴的实际数额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则由工伤保险基金负责补齐差额。

对于被评定为五级或六级伤残且难以找到工作的人员,雇主需按月支付伤残补助金,具体标准为:五级伤残补助金为员工工资的70%,六级伤残补助金为员工工资的60%。此外,雇主还需按照规定为其支付所需缴纳的全部社会保险费用。若伤残补助金的实际数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雇主需负责补齐差额。

六、一次性工伤医疗互助金如何计算?

工伤人员若因工作原因被评定为五级或六级伤残,若本人申请与雇主解除或结束劳动关系,以及工伤人员若被评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合同到期或本人提出解约,这些情况下,工伤保险基金将负责支付一笔工伤医疗补助金。

(劳动报记者 罗菁/文 贡俊祺/摄)

东莞交通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