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典案例>>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

越南想成新大工厂?铁路却迟迟未建,三条对接中国铁路进展如何?

时间:2025-10-07 22:54 作者:佚名 【转载】

东莞交通律师获悉

为何总有人提及越南即将超越我国?先前大家普遍认为越南会蜕变为新的制造业中心,例如当地劳动者展现出很强的工作能力,且薪资水平相对较低。然而,新铁路项目至今未见踪迹。若工厂需要运送产品,物流通道却迟迟未通,这种情况怎能顺利?

越南国内铁路总长大约只有3000公里!

这个数据跟许多人的预期大相径庭。中国的铁路系统并非如此规模。早在2015年,中国高铁的总长度就已超过19000公里,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四纵四横”的完整网络。相比之下,越南全国所有的铁路总长度,还比不上中国一条高铁干线的长度。

观察这些待建的新铁路项目。越南公布将建设三条符合国际标准的铁路线与中国连通。其中一条连接老街、河内及海防,进而通往云南,计划于2025年岁末启动建设,期望在2030年取得显著进展。另两条分别涉及广西的两个口岸,即凭祥与同登的铁路,以及东兴和芒街、下龙至海防的铁路。前者预计耗资60亿美元,尚未确定开工日期;后者则计划在2030年以后动工,投资额同样达到70亿美元。这些项目的推进速度普遍迟缓。

新铁路计划只有客车160、货车120公里每小时设计时速!

中国高铁已超过300公里时速运营多年。越南标榜“现代化铁路”,却仍在从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水平。两国轨道技术存在显著差异。旧式铁路更为陈旧,多数仍是一百年前法国殖民时留下的米轨,载量有限,运行缓慢,事故频发。

部分人可能会认为,这关乎经济问题。确实,北南高铁的总长度超过了1500公里,其整体投资额令越南方面感到十分震惊。开支过于巨大,越南自身难以负担,只能寻求外部帮助。倘若没有中国的介入,越南方面恐怕难以完成这一项目。越南的政府首脑还亲自制定了强硬的要求,规定在2025年12月19日必须启动老街至河内再到海防的铁路工程。高层在细节上过于严苛,表明在国内执行存在相当大的挑战。大项目立项、建设、审批慢,每一个环节都要再推一遍。

人均美元,刚追上中国2011年的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如何?中国在此期间已经建成了众多高铁线路,其运营总长早已位居世界首位。越南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基础建设进度却远远落后,两者的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由于经济基础薄弱,难以筹集大量资金,即便是铺设道路也需反复斟酌,并且不得不借助中国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

中国的玉河铁路早在2022年就已开通运营,其跨国区间已具备开行货运列车的条件。然而连接越南的那部分线路,仅是可行性研究、土地征用和资金筹措,就耗费了数年时间。虽然文件已经签署,协议也已达成,但项目推进却长期停滞不前。外贸货物运输只能选择海运或公路迂回。所谓的“昆明-海防走廊”,目前仅在规划图上看起来不错,现实中却毫无进展。

越南近来多次遭遇电力短缺。自2023年以来,多地出现大面积停电现象,工厂因此生产受阻。铁路运输速度下降,电力设施建设同样进展缓慢。由于发电项目审批流程繁琐,外资投入存在不确定性,加之本地设备性能不佳,该国不得不从广西省大量引进电力。

越南五年最多修一条400公里跨境铁路!

进展迟缓,时常需要他人协助,财力不足,技术底蕴不深。现代工业生产若缺少基础建设便难以维持,缺乏完善的铁路系统,货物出口只能依赖公路或水路,运作效率不高,缺少电力供应,生产流程就会中断,这样的景象并非“世界工厂”应有的面貌。

外界为何持续认为越南存在发展机遇,关键在于其贸易表现令人瞩目,近年出口量稳步提升,然而其制造业基础却相对薄弱,原材料主要依赖中国供应,生产设备同样需要从国外引进,零部件的运输也常受交通瓶颈制约,加之国家整体架构尚显单薄。

去往中国的路线进展迟缓,老街-河内-海防铁路计划仍停留在纸面。征地事宜,审批文件,融资环节……诸多事项均未落实。与此同时,中国境内工程却快速推进,静候越南方面进行衔接。越南自身难以承担此任务,即便强行推进,进度也会缓慢,缺乏竞争力。

北南高铁连接河内与胡志明市,全长1541公里,建设成本远超越南国家年度财政收支,因此该项目目前难以实施。与此同时,中国同等级别的铁路工程不仅顺利完工,还完成了技术革新,实现了节能环保和智能化管理。越南铁路发展蓝图不断扩展覆盖范围,工程开工日期屡次推迟。

交通运输体系存在短板,公路与高速公路网络建设滞后,导致出口通道拥堵,货车积压严重。制造业想要拓展,缺乏快速运输体系,物流难以支撑。能源领域同样问题突出,不仅铁路运力不足,发电厂也频繁发生事故。2023年多次出现大规模停电现象。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大型企业不敢轻易进行大规模投资。

越南那边工厂已经完工,不过物流通路和辅助能源要仰仗他人。中国高铁二十世纪末掌握的工艺,当地至今未能掌握。运作效能不高,流程过于繁琐,项目推进迟缓。产业升级换代,技术革新进步,旁人迅猛而己方缓慢,距离只会越远。

进展迟缓并非短暂现象。越南当局即便极力推动,高速铁路、轨道交通及相关设施仍需中国提供技术支持与资金投入。本土重工业基础薄弱,难以自主培养足够数量的专业人才和设备制造商。审批程序繁琐,项目执行过程中易出现意外状况。

越南的工厂未来要发运货物,必须依靠中国人协助完成道路建设、确保电力供应正常。否则,出口业务将再次受到物流环节的制约,电力不足还会限制生产规模。若不处理这些问题,所谓的“全球制造中心”不可能在该地稳固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考量。企业设施更新后,若缺乏相应的运输体系与能源供应,便如同空中楼阁。并非经济数据增长就代表真正发展。需评估能否具备持续发展的实际能力。

写到最后

越南铁路建设实力暴露无遗。对外宣传再怎么天花乱坠,实际进展却毫无起色。只有基础建设能力跟得上,才有可能抓住产业外迁的机遇,否则只能任由他国牵着鼻子走。

东莞交通律师?敬请于评论区发表高见,并对本文予以点赞及转发,以助广大读者把握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